AI品牌价值塑造的方法路径【鹿鸣品牌观点】

 发布时间:2018-12-19     浏览次数:1681

在深圳西乡的老旧工业园区里面,数十家做智能机器人代工的公司订单依然平稳,但在2018年的市场与资本端,不管是早教机器人还是养老看护机器人,整个赛道已明显降温,一些智能科技品牌已经收割离场,也有一些新军冲杀进来。
 
2015年左右随着媒体和资本的煽风点火,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,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冉冉升起。但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,消费机器人投资从2012年起,约有45家公司获得了近80次投资。 14年开始有更高的热度,16年就迅速到达顶峰,17年左右已经开始回落,商业化将技术底层远远抛在后面。消费机器人陷入还未成熟就已过剩的局面,各种属性堆叠,创新不足,无非在造型的魔幻程度上、屏幕大小上、问答题库的深度等属性上,简单调整都能诞生出新的产品。
 
所以整个市场大体集中于儿童教育娱乐细分领域,4年左右的时间,在这个原本不大的蓝海市场,迅速厮杀成红海,消费机器人均价被拉低到千元以下。创业者要么在IP、内容、渠道等方面寻求乱战突围; 要么产品退后,营销前置;要么有资金续命;要么沉寂消隐……
 
在品牌营销策划的角度研究分析消费机器人现状,我们认为,该品类的痛点在于,市场现有的消费机器人其实是早已存在的技术模块的拼接,如语音交互、视讯交互,且产品定义较浅。现有产品无非几类——
一是卖外形的机器人,作为导医、迎宾,作为问答小音箱,生硬形成一些不痛不痒、可有可无的商业应用场景;
二是依托机器人形态娱乐,无非玩具加上语音,没有站在用户视角做产品;
三是教育机器人,但教辅功能蜻蜓点水,缺乏价值深耕,没有将用户需求理解透彻。
 
家庭消费机器人的产品定义归属三大底层价值逻辑——
作为工具,提升效率;作为玩具,娱乐开心;作为教具,学习成长。在这个底层价值分类基础之上,规避技术导向思维,也就是先考虑技术实现,再考虑用户价值的反向思维。回到用户导向的价值本位逻辑。具体落实到鹿鸣社的工作方法,则是——
察用户、大故事、造基因、价值链、产品说五大环节。